最近读到一篇文章,讲一位女性挑战年龄限制的故事。主角是美国的林赛女士,她从十五岁开始跑马拉松,目标是进入奥运国家代表队,但是多次被淘汰。跑到三十岁后,身旁的人认为她没希望,她也接受了,也就淡忘了自己的潜质。
![图片[1] - 人生犹如马拉松,任何年龄都能圆自己的梦想 - 乐享科讯网](https://oss.tqlcool.com/resources/tqlimg/webp/QQ20220212124721.webp)
纽约马拉松已有四十年的历史,冠军一直是男性。二○一七年,首次由三十六岁的弗拉纳根女士夺冠。她在领奖时,鼓励身旁的女性跑者,「下次换你们了。」
果然,二○一九年,三十四岁的黛丝女士在波士顿马拉松,打破自一九八五年以来的纪录,成为第一位女性冠军。这次轮到黛丝女士领奖时,不忘鼓励身边的女性跑者,「努力接棒。」
美国的奥运马拉松国家代表队没有性别和年龄限制,只要求成绩少于两小时四十五分。林赛女士受到激励,结合志同道合的马拉松跑者,重新开始训练。她坦言过程很痛苦,还需调整对年龄的认知,要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,勇敢挑战自己。
三十六岁时,林赛女士跑出超过自己以往的成绩,获选为美国奥运马拉松国家队的代表。
人生犹如马拉松,任何年龄都能圆自己的梦想
我没有跑马拉松,但是,林赛女士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。
我们对年龄有固定的制式印象。例如我年轻时,看老医师手抖无法对准目标、有老花无法拆线,便认定上了年纪的人无法做好外科医师,早早就规划要在五十岁时退休,还选了席琳.迪翁的歌作为告别曲。
可是,随着我的年纪一年年增长,习惯了多焦眼镜,看远和看近都没有问题;身体健康,动作灵活,手部稳定。加上外科是我的最爱,至今,我仍持续工作。可能是我七十岁了,最近常有病人打电话来询问:「林医师退休了吗?」问的人太多,让我上班常感觉心虚。
不过,看了林赛女士的故事,我的感想是:人生犹如马拉松,任何年龄都能圆自己的梦想。如果能够超越自己,就值得留在跑道上。
依据这篇文章,有的女性是生了四个小孩后,才开始进行马拉松训练,也能达到国家队的标准。
年轻,不是马拉松的必要条件。年龄,当然不是完成梦想的束缚。任何年龄都可以挑战自己,而挑战自己,有很多方法。
中风后昏迷数天才清醒
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的首席执行长斯泰夫中风后,昏迷数天才清醒,却留下失智的后遗症,走出自家会迷失方向,无法回家。更糟的是失语,说话颠三倒四、词不达意,甚至胡言乱语。他勉强复职,终究被解雇。
曾经是统率二十三万人、意气风发的领导者,斯泰夫在人生陡然成空后,并没有被打倒。他坚决地一步一步朝梦想迈进。
复元期间,他驾驶帆船,穿越太平洋;用五十天,徒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走山路到法国尼斯。斯泰夫找回了遗忘的语言,也恢复了过去的睿智。
三年后,他在法国工业界另创事业,回到大老板的世界──在世界排名前三大的航天集团「赛峰企业」,担任监理会副主席。
做自己擅长的事,随时挑战自己
做自己擅长的事,随时挑战自己,不必是别人眼中的「我」,让我的人生增加许多动力。
我很喜欢打高尔夫球。但可能是因为先天扁平足,下盘不稳,一直没有好成绩。十八洞高尔夫球的标准杆数是七十二杆,我的成绩却徘徊在九十杆到一百杆之间。
最近发觉有一种成就叫做「年龄打者」(Age Shooter),意思是以自己的年龄为标竿,打出与年龄相同或更低的杆数。我现在的梦想是活到九十岁,打出九十杆。
是的,你没听错,我七十岁,我正在挑战自己!